有人說,方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種文化現象。7月31日,懷揣著對方太文化的好奇與向往,學員們走進方太理想城取經問道,深入探尋企業文化落地、傳承之策。
上午,學員們首先參觀了方太的智能廚電未來工廠,見證方太云策大腦、數字孿生及人工智能多場景,感知生產全過程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隨后,在方太展廳,學員們全面了解方太發展史、中國式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并零距離接觸廚電行業的前沿產品與創新技術。
在下午的授課交流環節,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茅忠群作《中西合璧的方太文化》主題分享,為在場的學員們解讀了方太文化的核心理念以及踐行體系。
茅忠群介紹,方太內部自2008年開始全面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以“仁愛”為核心,將西方的管理制度進行了改良,使其更符合方太的特色。經過十余年的探索,最終形成了“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中西合璧、以道御術”的十六字方針。同時以企業三觀(使命、愿景、價值觀)為核心,形成了四大踐行體系和干法,即顧客得安心;員工得成長;社會得正氣;經營可持續。
方太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處處體現著“人品、企品、產品,三品合一”的核心價值觀。在這“三品”之中,人品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好的人品,才能有好的企品和產品。方太的理念堅守,不是說在嘴上、貼在墻上,而是扎扎實實地落實在行動上,體現在所有方太人的行為中,體現在方太的產品和服務里。
方太文化研究院專家顧問陳曼為學員們帶來了《文化即業務-方太人文管理理念》主題授課。
方太認為:人對于企業的意義:一是實現商業價值的資源,二是社會責任的體現;人文管理的價值,一是支撐商業價值的實現,二是讓員工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事業生命雙成長。因此,方太一直基于組織和員工的雙成功來建設方太人文管理體系,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轉型與升級。
通過陳曼老師的深入講解,學員們深刻領悟方太在人力資源的戰略規劃、組織職級設計、招聘管理、績效管理、薪酬激勵、任職資格和晉升等模塊的探索和迭代,學習如何將文化融入干法中,支撐企業商業價值實現的同時,讓員工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事業生命雙成長。
臥龍:全球視野,數字賦能,
從一家小作坊起步,成長為擁有3家上市公司,57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1.8萬名全球員工,年銷售額470億元的全球頭部電機企業,臥龍控股集團已走過四十載春秋。
8月1日上午,學員一行深入臥龍控股集團參訪學習,先后參觀了臥龍集團產品館、文史館以及臥龍家用電機事業部的數字化工廠和自動化產線車間。
臥龍電驅集團全球銷售總部常務副總裁李強作《臥龍集團國際化市場拓展經驗交流》,深刻解答了“中國企業為何揚帆出?!钡臅r代之問,并圍繞臥龍集團的國際化實踐,分享了寶貴的出海經驗與策略。
李強強調,企業出海關鍵在于精準定位與策略規劃。企業應基于自身資源條件,明確哪些海外市場具有最大吸引力與潛力,作為重點開拓對象。這要求我們深入理解各行業的國際市場特性,識別出與自身業務最為契合的目標市場。
對于企業家而言,出海戰略需遵循兩大原則:一是避免盲目跟風,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市場分析做出決策;二是循序漸進,通過初步調研與評估,再逐步深入,確保每一步都穩健前行,避免因沖動決策而導致的不可逆轉后果。
臥龍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高級顧問,曾任臥龍控股集團常務(執行)董事、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建喬以《臥龍發展歷程及歷史抉擇》為主題,深入分享了集團的全面概況,細致描繪了其經營發展的輝煌歷程與關鍵抉擇。
據介紹,臥龍推動并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即:電機產業作為臥龍的第一條成長曲線要穩定發展,加快產品的迭代升級,大力發展高效電機、永磁電機、電機+變頻等新電機產品;新能源產業作為臥龍的第二條成長曲線要快速發展,大力發展光伏、風電、儲能、氫能、電動交通等業務;系統解決方案業務作為臥龍的第三條成長曲線要全力發展,大力發展“電機+變頻+上位機+傳感器+N”的系統解決方案業務。
8月2日上午,學員們走進吉利汽車研發中心,在吉利汽車集團?CGO(首席政府事務官)李偉平的帶領下參觀展廳,近距離感受吉利的產品魅力。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李偉平分享了吉利集團的成長歷程與戰略藍圖。吉利從冰箱零配件起步,歷經裝潢材料、摩托車等,最終深耕汽車產業,并逐步實現了從“低價戰略”向“技術先進、品質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的全面轉型。
據介紹,吉利汽車從追隨到引領,從對標到立標,吉利整合全球資源、推動技術協同,搶占行業造車技術制高點,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實現制造、研發、采購、銷售的全球布局,以過硬的實力代表中國汽車品牌強勢角逐“世界賽道”,推動中國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挺進,推動制造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參與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塑。
原吉利科技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曾任欽州市委副書記、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常務副主任高樸帶來《吉利集團的國際化經營實踐與當前中國的國際化戰略選擇》主題分享。
高樸深入剖析了吉利如何通過收購沃爾沃等標志性海外品牌,實現了國際化戰略的飛躍式啟航,并成功在歐洲、中國及東盟構建起三大汽車產業核心樞紐。特別是在東盟區域的寶騰項目,充分彰顯了吉利在多變市場環境中卓越的運營能力。
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中國企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國際化過程中面臨的環境變化、商業模式轉型及國際政治經濟等。對此,他提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三個階段:產品中心、品牌科技中心和平臺生態中心,并倡導通過構建國際產業鏈條和跨國合作通道,實現中國企業與全球市場的深度融合。
此外,高樸先生特別指出東盟地區作為中國企業“出?!钡闹匾獦蝾^堡,不僅地理位置優越,更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與戰略價值,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機遇與平臺。
蘇商會創會人/常務副會長、蘇商學院理事長俞文勤作學習總結,他送給學員們四個詞——沉潛、創造、酣暢、自由。一是沉潛,沉下心,鉆進去,去掉身上的浮躁之氣;二是創造,創造新技術、新需求、新模式、新業態;三是酣暢,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徹底,做得酣暢淋漓;四是自由,唯有解放人,唯有自由的靈魂,才能使組織變得強大,讓企業走得更遠。
公牛:專業專注,只做第一,走遠路
在很多人眼里,插座就分兩種:一種是公牛品牌,一種是其他品牌。公牛對消費者的心智占領程度,可見一斑。在企業數以萬計的照明電工行業,跑出來的為什么偏偏是公牛?
8月2日下午,學員們來到公牛集團,實地觀摩公牛產品展廳、智能生產車間和立體化物流倉庫,并聆聽公牛集團董事、副總裁周正華帶來的精彩分享。
“專業專注,只做第一,走遠路?!闭沁@三句話,伴隨公牛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道路,從一家插座家庭作坊發展成為國內照明電工應用產品領域第一家市值破千億的企業。周正華從這三句話出發,提綱挈領地解讀了公牛在長期實踐中沉淀下來的思想結晶。
首先,“專業專注”,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用專注的精神來做專業的事情。從喊出“用不壞的插座”口號的那天起,公牛就始終秉承著持之以恒的愚公精神與盡善盡美的精益思想。
其次,“只做第一”,關于這一點,公牛有一套簡單而樸素的方法論。如何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值得進入?主要看三點:一是有沒有成長空間,行業內是否已經產生壟斷性品牌,是否還有開拓廣泛市場的機會;二是有沒有創新空間,是否能通過創新來提高產品附加值,進而實現差異化競爭;三是有沒有母合優勢,母公司能否支持和帶動新業務的發展;除此之外,還要看產品是否符合大趨勢——回過頭來看,公牛能憑借排插業務快速起步,正是得益于家用電器的蓬勃發展。
最后,“走遠路”。瞄好“只做第一”的方向,鉚足“專業專注”的勁頭,實現“走遠路”的最終目標。